2024年以来,文山州文山市法学会与文山市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办公室积极探索“4321”工作法,精准发力,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深入开展,推动法治文山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个构建”靶向发力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和工作需求,建立四套“量身定制”的评估机制,实现了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的精准匹配。一是构建市级专项普法工作队评估机制,围绕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三下降一扭转”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双下降一底线一扭转”目标,深入基层开展专项普法,重点评估工作队员分析研判能力、普法宣传效果、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等,确保专项普法精准高效。二是构建评估机制,聚焦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千名干警抓万村”工作,重点评估法学会会员参与村规民约制定、调解矛盾纠纷、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履职情况,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构建法治副校长评估机制,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重点评估法治副校长参与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建设、法治宣传活动、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等方面的贡献,促进学校法治教育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四是构建法治班主任评估机制,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持续深化“千名干警挂万班”工作,重点评估法治班主任参与学生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校园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三级督查”全面监督
为确保普法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文山市积极运用执行好省、州、市三级督查机制,形成覆盖全市、上下联动、全面监督的普法工作监管体系,有效提升文山市普法工作的执行力。一是省级督查采取分片包干工作模式,主要负责开展普法工作人员培训、专项普法工作督导及针对重点人群、重点事项、重点区域开展普法,确保普法工作严格遵循上级精神和法规要求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州级督查侧重于组织实施,具体指导和协调重点区域的专项普法工作,推动专项普法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县(市)级督查深入基层,对专项普法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直接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普法措施落到实处。
“双向评估”客观公正
文山市打破传统单向评估模式,建立派出单位评估与用人单位评估反馈相结合的双向评估体系为路径,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一是牵头部门深度参与。市专项普法办牵头,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客观评估市级普法工作队、法治副校长、法治班主任工作成效,确保评估的科学性。二是工作对象积极反馈。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提供反馈意见,促进全市普法工作队伍评估工作的民主化、透明化,提升评估结果的公信力,有效促进评估工作的良性循环。
“一个量化指标”实效精准
根据评估机制,文山市配套制定量化指标体系,将评估内容细化分解,将分析研判次数、法治讲座频率、矛盾纠纷化解数量、普法宣传覆盖率、学生法治意识提升情况等纳入指标体系,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典型案例的研判,对评估对象的工作成效进行精准评估,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4321”工作法为文山市法治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保障,为进一步构建法治教育长效化、推动全市法治建设走深走实注入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张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