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昆明市聚焦特殊人群、特殊方式、特殊领域、特殊时段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和“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成效。
聚焦特殊人群,做好群体普法。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构建平安和谐校园,15名青年普法志愿者来到昆明市宜良县丑小鸭中学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进校园活动,为这群不适应传统教育的“丑小鸭”学生送上了一盘“法治大餐”。通过法治力量,助力蜕变为有担当、有能力、有道德、有责任的“白天鹅”。同时,聚焦政法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昆明市盘龙区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政法专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扫黑除恶与基层治理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养,提升政法队伍执法司法能力和水平。
聚焦特殊语言,讲好普法故事。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明市通过“双语”普法方式,走出了一条法治宣传与民族团结有机结合的普法新模式。在磨憨镇南坡傣族村寨,昆明市官渡区法院磨憨人民法庭充分发挥“边境法庭”优势,通过现场傣族语翻译的模式,以“小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网格”;在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观音山白族村,邀请精通白族语言的普法志愿者,用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开展“基层行”普法宣传活动,真正打通了法律法规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特殊行业,赋能纠纷化解。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涉及面广,往往存在诸多矛盾。昆明市富民县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历时23天,成功化解了一起通过“网格化”矛盾排查发现的25名苗族群众欠薪纠纷;昆明市呈贡区在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到来之际,开展“送法进工地”普法宣传活动,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认定、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提高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拓宽依法维权渠道。通过聚焦建筑行业,把普法融于矛盾调处之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让业务与普法强基结合发力,让履职释放司法温度,提高建筑行业纠纷化解能力。
聚焦特殊时期,守护国家安全。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云南省2023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启动仪式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活动在安宁市人民广场举行。启动仪式进一步推动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当地的宣传普及,筑牢反渗透、反恐怖、反颠覆、反破坏的国家安全防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全市14个县(市)区都在“4.15”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合力筑牢安全屏障。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作为传播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大青年参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厚植昆明市法治土壤、培育法治文化、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昆明市将继续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提高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多样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普法成效。
责任编辑:戴函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