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昆明市法学会按照云南省法学会要求,组织全市14个县(市)区法学会开展了46场次形式多样的“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动,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宣传广泛覆盖,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

搭建“双百+基层行”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昆明市宜良县法学会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之际,举办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专场学习会、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暨行政执法专题培训活动。邀请昆明市委党校社会学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杨润生就《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进行专题授课;邀请县政府法律顾问、凌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少寒讲授行政执法困境的突破之道,让“双百”活动走进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走进全县行政执法单位,为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执法满意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西山区、富民县等法学会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同步开展2022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嵩明县法学会联合党支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为什么,我为优化营商环境做什么”暨“法治文化基层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并深入社区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向居民发放各类防邪反邪宣传用品,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扩大“机关+基层”范围,加强国家安全知识学习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昆明市、县(市)区两级法学会组织订购了国家安全普及读本——《国家文化安全知识百问》《国家生态安全知识百问》《国家金融安全知识百问》等书籍,利用每周读书班、主题党日集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国家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组织机关和基层的党员干部职工观看《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宣传片。通过宣传栏、微信推送国家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勇于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同时积极组织参与“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线专项答题活动,有力推动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干部职工国家安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

采取“分散+流动”宣传方式,营造国家安全法治氛围
针对目前疫情现状,昆明市各县(市)区法学会联合多家法学会员单位,深入社区、高校、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区域,在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风险的同时,开展主题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的“流动式”普法40余场次。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录音、提供法律咨询、发放宣传物品、赠阅法律书籍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普法志愿者向群众普及国家安全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动中,悬挂宣传横幅430余条、摆放宣传展板300余块、接受群众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发放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宣传资料及各类宣传用品13万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增强了群众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推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

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
昆明市各县(市)区法学会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通过图文、动漫、微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街道、商场、企业等部门利用LED大屏、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推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在社区、居民小区充分利用居民微信群、业主微信群积极转发国家安全教育相关资料,拓展了普法渠道,让广大群众主动学习,系统了解。积极发挥社区平安法治宣传长廊、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作用,设置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园地,内容既有通俗易懂的漫画图解,又有真实的典型案例,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之际主动融入到普法活动中,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力戒形式主义。
责任编辑:魏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