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网络普法工作经验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 2025-11-21 14:40:25      来源:红河州弥勒市法学会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公布了2025年全省网络法治宣传精品案例、优秀案例名单,红河州弥勒市法学会会员单位西三镇《“民族团结+双语普法”新模式,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入选“2025年全省网络法治宣传优秀案例”。

为了让法治知识真正触达并惠及少数民族群体,确保不同语言背景的群众都能清晰地理解法律内容,西三镇以提升群众网络法治素养为目标,将民族团结与“双语”普法深度融合,把网络法治知识融入民族文化,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形式,精准开展网络普法,以“线上线下结合、精准分类普法”为策略,通过组建专业队伍、创新宣传形式、聚焦重点人群,全面推进网络普法工作,走出了一条特色网络法治宣传之路。

一是组建“双语”普法队伍,保障普法知晓权平等。西三镇组建了由“阿细村警”、村组干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构成的9支共180人的“双语”普法宣传队伍,用当地群众熟悉的语言普及网络安全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等知识。

二是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扩大普法覆盖面。西三镇积极探索网络普法新路径,注重将法治宣传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借助民族歌舞、山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富有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普法内容,有效契合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偏好,使网络法治知识更加生动鲜活、易于接受。在线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优势,依托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出“双语”反诈顺口溜等短视频,并以本地真实案例为蓝本,创作系列普法山歌民谣,累计播放量达50万次,实现普法内容广泛覆盖和有效触达。在线下,紧抓赶集日、民族节庆等契机,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普法资料等形式,“面对面”交流与现场答疑,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三是聚焦重点人群,精准开展网络普法。根据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化网络普法活动,如面向老年人,组织上门教学,重点讲解保健品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常见陷阱;针对青少年,结合校园典型案例,深入解析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诈骗手法。通过“一对一”上门普法服务,已为500余名老年人普及防骗知识;同时开展校园专题讲座5场,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累计覆盖超过3000人次。

责任编辑:舒予思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