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剑川县:这样的普法,真有效!

发布时间: 2025-10-20 15:34:43      来源:大理州剑川县法学会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大理州剑川县紧紧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协同”的工作大格局,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法治建设高分答卷。剑川县法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参与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实践,努力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全县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科学制定并高位启动“八五”普法规划,及时调整充实普法领导小组,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白曲宣讲团、家庭教育讲师团、“五老”宣讲团等普法宣讲队伍。每年将普法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2023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县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为普法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重点宣传精准滴灌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内容,五年来,累计组织学习法律法规122部。持续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剑湖保护治理等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500余场,覆盖群众18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余份。强化“全媒式”普法宣传,各责任单位发布宣传稿件1000余篇次,有效传递法治声音。

法治素养显著提升

切实把学法用法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举办副科级以上干部专题学法活动7场,高质量组织“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实现全县101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0轮次。强化基层执法人员法治教育,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通过率达84.4%。

法治文化融合出彩

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将木雕、石雕等传统技艺与法治元素深度融合,建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10个。创排法治白族调、法治舞蹈等文艺节目20余个,遴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担任“法律明白人”,推动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有机融合。

  

基层治理法治增效

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2个,实现9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法治副村长”全覆盖。培育“法律明白人”1132名,挂牌工作室23个,基层法治力量持续壮大。

剑川县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剑湖保护治理成效明显,成功申报中央财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金华镇桑岭村和甸南镇龙门村创建全国文明村。2024年,剑川县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达98.47%,政法机关执法满意率达97.97%,“两率”连续三年位居大理州首位,命案和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同比显著下降,为平安剑川、法治剑川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张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