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楚雄州双柏县法学会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联合会员单位创新打造“三式普法”新模式,让法治的种子在彝乡热土生根发芽。
全域式普法矩阵,织密法治网络。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打造“指尖+脚板”的法治传播体系。云端普法阵地持续发力,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课堂”,通过“案例解析+彝语解说”让法治宣传入脑入心。线下普法活动多点开花,“法治大篷车”开进8个乡镇87个村(社区),开展“双语”普法、“火塘普法”等特色活动,实现法治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定制式“法治套餐”,回应民生关切。聚焦“一老一小一妇一企”重点群体,创新推出“三色普法”工程。银发护航行动为老年人定制防诈“金钟罩”,深入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守好群众“钱袋子”;青春护苗工程打造法治教育“第二课堂”,组织模拟法庭、法治课堂,培育青少年法治信仰;巾帼维权计划以法治守护“半边天”,围绕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为妇女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撑起妇女权益“保护伞”;建立“法治助企”制度,开展企业法治体检,送法上门,为企业开出法治良方,实现普法服务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协同式治理体系,凝聚法治合力。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人才库”作用,构建“专业+志愿”的法治共同体,实现“法律明白人”每个村组全覆盖。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等人群组建“五老普法队”,打造群众身边的“法律智囊团”;依托“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村长”机制,将法学专家引入全县校园、村(社区)。这支多元化的普法志愿者团队,聚焦重点人群和区域,常态开展普法宣讲,有效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矛盾,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今年以来,双柏县法学会联合会员单位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和专题讲座40余场次,发放法治类宣传资料35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30余人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渐成新风尚。
责任编辑:舒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