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洱源县温水村:传承耕读、崇文重教,激活乡村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 2025-01-24 15:03:59      来源:大理州洱源县法学会

云弄峰麓西湖西畔的热土,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隘口。大理州洱源县温水村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秉持“耕读传家、崇文尚礼、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传承耕读,培育文明“新风尚”

农耕文化润童心。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248亩耕地根据不同季节种植各类庄稼作物,鼓励村中6岁以上的孩童参与家庭农事活动,参加翻耕、播种、覆土等农业生产活动,实现全村家家种田,人人会耕。

阅读树新风。修订《温水村村规民约》,将耕读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家家户户建有独立、安静、舒适的书房。培养村民阅读习惯,不断拓宽村民的知识面,持续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

传承文化重学习。温水村历来人才辈出,据《邓川州志》记载,明清两代有尹士良、李肃、尹持选等人考中举人,尹绅、张昱、杨一新荐为贡生,在浓厚的学风带动下,已实现户均一名大学生的美好愿景。

 

崇文重教,绘就和谐“同心圆”

教育教学成绩优。温水中心完小在2022年、2023年荣获县级教育质量、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温水初级中学荣获“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先进平安校园”“县教育局职高招生先进集体”等荣誉,2024年高中上线率达66%,考取重点高中13人。崇文重教的实践,有效凝聚了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

产业发展劲头足。村内实现玉米种植300亩,贡菜种植280亩,人均农业收入达1.5万元。投资的温水精品示范民宿已完成竣工验收,投资的温水村乡村温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50万元。

群众自治,奏响共治“和谐曲”

网格治理效能大。聚焦村民服务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治理,开展网格化管理,创建以“1个党支部+8个网格+N项服务(矛盾调解、宣传教育、民事代办、结对关爱等)”为运行模式的“1+8+N”联系服务体系,把党员纳入网格治理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群众齐心聚合力。组建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等队伍,将“说事”与“服务”无缝对接,持续增加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全力化解邻里矛盾。2024年群众组织调解矛盾纠纷42件,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增动能。成立义务巡逻队,每组一周轮流值班,每晚7时至次日早8时,巡逻队沿村巡逻3遍以上。组建妇女议事小组,开展妇女同胞之间矛盾纠纷调解,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无讼乡村,构筑平安“防护墙”

法治宣传入人心。定期邀请公安和司法干警、普法工作队、法学会会员等到村进行培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24年共开展培训2场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4次,建成村内法治小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村民议事亭等,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加强。

矛盾联调促和谐。统筹村内网格员、双协管理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禁种铲毒、安全隐患排查、日常夜巡等工作,织密和谐“安全网”。

无讼乡村护平安。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开展院坝协商1次、群众说事15次,有效提高村民议事协商能力,村内矛盾纠纷调处率、化解率达100%,连续10年没有诉讼事件。

责任编辑:舒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