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玉龙县法学会抽调70名干部职工组成普法工作队,划分为16个工作组按照“年内不低于6次,每次不低于15天”的要求下沉到16个乡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聚焦6个重点乡镇、12个重点村、91个重点区域、280名重点对象针对性开展普法,明确包保人,实行清单式普法;开设“披星戴月”短视频普法栏目,制作包含五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普法短视频,先后推出《执法一线》《说事拉理》《杞梅法语》《叶鑫说法》《乡土乡音》《方言送法》《纳西讲聚》等30期短视频;在184所学校开展“蒲公英—红领巾普法”,组建1440名中小学生红领巾普法宣讲员队伍,普法对象覆盖20584人,累计开展普法宣讲惠及近16万人次,持续掀起普法行动热潮。
“以前小偷小摸多,什么都要。年轻人喝酒了打架、破坏东西,现在家家都在门口栽花种草,没有人偷、没有人破坏,村子美了干净了,大家心情都好。”在黄山街道长水社区法制长廊休闲聊天的一群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村里社会风气的变化拉开了话茬,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长水社区以‘五治融合’为抓手,加强社区社会治理,村风民风越来越好,‘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婆婆’‘五星文明户’‘平安家庭’等层出不穷,大家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社区安宁祥和,外来投资经营的商户越来越多,群众收入也得到了增加。”黄山街道长水社区总支书记和亚星坚定地说。
近年来,玉龙县黄山街道以纳西族聚居村——长水社区为中心,发挥社会治理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文明教化、村务监督、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形成淳朴和谐、互助奉献的良好民风,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黄山街道长水社区社会治理是全县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玉龙县以防范化解基层社会风险矛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和推行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抓好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五主”责任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县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创建工作中,结合玉龙县实际,在黄山镇以建立“五治五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在长水社区探索推行“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石鼓镇以建立“五抓五促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以景誉家园小区为样板,结合城市党建,积极探索小区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双推进;在九河乡北高寨村委会以“四治”融合夯实乡村治理之路;在白沙镇白沙村委会探索“五主”工作法,建立“五主”乡村治理模式;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建体系,织好治理“一张网”;抓机制,激发多层次治理活力;强保障,铺好基层社会治理路的“玉龙经验”。全县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进一步形成。但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同时,也暴露出基层组织自治能力不足、基层组织和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社会治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单一等问题。
责任编辑:肖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