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澄江市法学会坚持以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为抓手,把推行法律专家服务站建设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推动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隐患,全力服务支持社会治理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在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为帮助更多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澄江市法学会探索建立便捷、高效、免费的法律服务平台。2017年澄江市法学会首个法律专家服务站在教体局挂牌成立,实现了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近年来,澄江市在教育、卫健、公安、生态环境、税务等行业领域成立“法律专家服务站”5个,广泛吸纳教育管理、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的100余名专家人才入库,对行业领域涉及的重大群体性、复杂性矛盾纠纷,随机抽取或指定专家库人员参与调解,保障纠纷调解质量和公信力。2022年以来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各法律专家服务站深入群众家里全面开展“仙湖民情大走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着力在基层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
强化专业优势,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
一是提供中立第三方专业化法律服务。市法学会把法律专家服务站定位于专业性和民间性,让服务站具备了中立性和权威性,为争议双方提供了一个说理释惑的中立第三方平台,让社会矛盾找到了一个理性平和的泄洪口。二是针对不同诉求提供差异化法律服务。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和群众的实际需要,在政法机关、医疗纠纷调处委员会、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建立了法律专家服务站,聘请相关行业法律专家进行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理论特长,有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聚焦重点中心工作,在服务依法治理上求突破
一是助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澄江市各法律专家服务站专家积极参与其中,作为法学法律人才,在普法强基专项行动中当好主力军、排头兵,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法律“四进”等相关普法活动,为普法强基行动添砖加瓦,助力普法进万家。二是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每年在中小学定期开展“开学第一堂课”“小手拉大手”进校园普法宣传助成长活动。今年来为纵深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三官一师”和法治副校长制度,组织44名法律专家围绕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刑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近年来审理的典型案例,从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性侵害、家庭暴力、校园欺凌、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入手对全市6个镇(街道)的45个中小学开展了45场普法宣讲。三是积极主动超前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在北岸生态调蓄带、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项目、水污染防治项目等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抽调各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主动参与把好法律关和政策关,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多元化调解处置矛盾纠纷,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项目区治安秩序,参与研究、处置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确保了广龙旅游小镇搬迁工作、抚仙湖九龙晟景、凤麓老城区棚改等项目在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站位工作全局,在拓展法律服务广度上求突破
为保护好抚仙湖,启动实施“四退三还”为重点的抚仙湖生态搬迁工程。为确保抚仙湖生态搬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市法学会组织各法律服务站及时跟进,积极主动参与,全力为抚仙湖保护提供法治护航。一是全面开展生态普法宣传。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面向群众开展《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玉溪市抚仙湖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等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宣传有关维护社会稳定及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二是积极参与搬迁安置工作。抽调法律专家,全程为搬迁方案的制定提供法律论证,纠正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内容等,为搬迁顺利实施提供了法治助力。三是成立抚仙湖保护法律服务团。在省、市法学会、省司法厅及省律师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从全省吸纳126名骨干律师加入法律服务团,及时为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移民搬迁、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聚合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整合政法、民政等部门和各法律服务站工作力量,在涉迁社区、小组建立党群信访工作室,收集民情民意,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决搬迁中的实际困难。
责任编辑:张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