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立足边境普法实际,从“深、广、实、活”四字着力,深挖普法特色、培育普法能手、厚植法治土壤,推动边境地区普法宣传全域覆盖、全线发力、全面提振,为边境管理和边境安全稳定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念好“深”字诀,勾勒边境普法新意境。一是定位再明确。州委政法委、州法学会与州公安局、州司法局等单位就深化边境地区普法进行研究和探索,联合多部门下发《文山州边境地区2024年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暨“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实施方案》,将专项普法工作融入边境管理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明确和细化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具体任务,周密部署、高位推进。二是队伍再优化。整合资源,根据人员变动、岗位适配度等,在2023年基础上优化调整法治副校长、“法治班主任”结构,选派业务更精通、普法能力更强的民警挂校挂班。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精心选任114名政治强、业务精的民警进村(社区)担任法治副村长,持续助力平安法治边境建设。选派2名民警参与省级专项普法工作队。三是目标再突出。坚持靶向普法,紧跟普法形式变化,结合全州边境地区普法难点热点,通过入校入户恳谈、走访等方式,收集、整理边境地区群众的关注重点,号准法治需求“脉搏”,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打造“精准式”普法新模式。
念好“广”字诀,描绘边境普法新形象。一是宣传内容广。在常态化宣讲国家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防电诈、防性侵、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内容,还结合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普法宣传内容延伸至边境安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出入境管理等多个方面,贴近边境地区群众生活需求。二是群众参与广。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普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来,让普法宣传与边境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圈,形成共创法治边境的美好画面。成功打造了一批扎根边境、永远不走的人民普法队伍。三是宣传成效广。辖区1963个村小组中1775个村小组“零发案”,10个边境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实现了“降警情、控发案”的既定工作目标。
念好“实”字诀,修饰边境普法新底色。一是做实“一分钟普法”工作。将“一分钟普法”与警务工作深度融合,在日常接处警、现场执法、案件办理等工作中,巧用“一分钟”向当事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针对性普法宣传,加强释法说理和法治宣讲,高效、精准地传播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避免警情失控升级,打造普法强基常治长效的“移民管理警察法治样板”。二是结合命案防控重点普法。找准日常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收集编制案例开展以案释法,针对辖区警情、案情、信访、矛盾纠纷等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找准警情高发区、矛盾纠纷高发点,结合易发高发案件情况,组织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法治宣传。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的实践要求,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推动基层普法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针对易引发恶性案件和治安问题的婚恋、拆迁等社会矛盾纠纷,做好线索收集、风险评估、分流交办、预防处置、跟踪回访等各环节工作,引导依法化解矛盾。
念好“活”字诀,渲染边境普法新色调。一是宣传形式灵活。根据边境辖区实际情况,采取无人机“小喇叭”循环播放、执勤民警现场普法、社区民警入户“面对面”宣讲、山歌普法、以案释法等形式,多频次多样化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得到辖区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是线下宣传鲜活。在各类民俗节日活动、安保维稳期间,开展相应普法宣传活动,第一时间送上“法治礼物”。通过参观警营文化、普法教育互动游戏等环节,向辖区广大师生展示移民管理警察良好形象,教育引导学生向“阳”成长。三是线上宣传活跃。在文山边境管理支队微信公众号新开设“边管说法”栏目,挖掘支队各级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引导教育性强的案件脱密后发布,用趣味性语言描述案件,用身边人的故事教育群众,提升普法质效。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借助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推送边境法治宣传作品,对专项普法工作开展全平台、高频次宣传报道,不断提升普法感染力、吸引力。先后制作边境普法短视频7部、发布普法宣传信息320余篇。
责任编辑:张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