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第十一届中国仲裁周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争议解决专题研讨会在普洱顺利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普洱市法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普洱支会主办,获得了来自普洱、西双版纳、昆明、重庆等地区多家法律机构和单位,以及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相关高校的大力支持,这也是中国仲裁周首次走进普洱。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秘书长王瑞琛,普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云,云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马红,普洱仲裁委员会/澜湄国际仲裁院主任(院长)陈云东,普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齐云龙等单位负责人,与来自全国、全省行业机构、学术界、实务界的法学法律专家教授、代表们,围绕“一带一路”特别是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争议解决的热点问题与商事仲裁发展趋势展开对话、交流理论、探讨实践、共谋发展。
普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齐云龙出席活动并致辞。齐云龙谈到,此次活动以仲裁理念融合更新、仲裁经验交流提升为切入点,交流探讨“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争议解决”,这是普洱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湄公河次区域”“泛亚铁路”沿线国家经贸、法治交流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普洱仲裁事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带来新机遇。普洱市法学会将加大与国内外法学理论界、法治实务界和经济贸易界合作交流,提升法学理论交流和法治实践能力,与全国各地仲裁机构一道,为贸易投资促进、商事法律服务等发挥智库智囊作用,推动与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法治交流健康有序发展。
会议期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副秘书长杨明,普洱仲裁委员会/澜湄国际仲裁院主任(院长)陈云东,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君,老挝警察学院副教授康万年,柬埔寨皇家经济法律大学教授高远山,民建中央法制委委员、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昆明片区)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张静梅分别以《贸仲仲裁服务澜湄地区争议解决高质量发展》《发挥商事仲裁优势 助力澜湄合作发展》《跨境争端仲裁解决域外法查明适用的困境与突破》《澜湄合作机制下老挝商事争议解决》《澜湄合作机制下柬埔寨商事争议解决》《优秀的仲裁员是仲裁事业发展的基础》为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对仲裁在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争议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探讨;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中国区董事马巍,普洱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律师协会会长饶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与英国有效争议解决中心调解员胡圳,普洱学院政法学院院长郭杰,普洱学院政法学院教师史惠宁,普洱仲裁委员会/澜湄国际仲裁院常务副主任(副院长)段砚分别以《持续打造澜湄优质仲裁品牌 推动澜湄地区投资贸易繁荣》《大视野与小切口——论仲裁机制对律师行业的促进》《国内律师在涉外商事争议解决中发挥的作用》《国门大学建设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加强澜湄机制下区域争端解决的平台建设》《立足普洱,携手共建澜湄区域商事仲裁共同体》为题,就仲裁促进澜湄合作机制投资贸易发展作了讨论。
“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仲裁作为国际通行且高效便捷的争议解决途径,在定分止争及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研究探讨“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争议解决”对提升仲裁服务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能力有积极意义,是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普洱实践的有力举措。
下一步,普洱市将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仲裁在涉外商事争议解决中的作用,为澜湄合作持续高水平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普洱市法学会还将与政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律师行业、公证部门通力协作,在仲裁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方面探索创新,为政法工作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添智赋能。
责任编辑:姜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