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永德县法学会聚焦“6+”普法模式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发布时间: 2023-09-07 10:32:56      来源:临沧市永德县法学会

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临沧市永德县法学会发动全县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盯重点对象、重点人群,全面打造“6+”模式普法格局,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聚焦庭审+普法。坚持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就人就地就事”办案模式,将巡回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群众家门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将法治观念浸润到群众心中,营造社会良法善治的氛围。截至目前,开展“庭审+普法”15场次,受教育2500余人次。

聚焦调解+普法。综合运用“调解+普法”等工作模式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处化解工作,加强涉婚家庭、邻里关系、债权债务、山林土地水利权属等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调解过程中普法率达100%,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案事件发生。2023年以来,永德县137个调委会共排查社会矛盾纠纷265件,调处256件,调处成功240件,调处成功率93.75%。对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600余人次。

聚焦载体+普法。做足文化功夫,以文释法,注重以法治文化带动普法宣传,构筑立体化普法阵地,最大限度发挥阵地的法治教育熏陶作用。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广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县级法治教育基地、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青芒果”未检工作室、德党镇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等县、乡、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不断释放法治文化建设集聚效应,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全县各级法治文化阵地参观学习人数约达2万余人次。

聚焦监管+普法。紧盯社区矫正对象,采取“监管+普法”“教育+普法”“服务+普法”等形式开展好社矫对象专项普法,确保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普法落到实处、见到成效。2023年以来,结合“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共开展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学习2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60余人次。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家访普法316人次,开展重点安置帮教人员家访普法110人次。

聚焦节点+普法。紧扣重点节点,上下联动、部门合力,充分利用“4·15”“5.28”“6.26”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桑沼哩”“泼水节”“芒果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面对面提供法律咨询,点对点开展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全县各单位共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次。

聚焦艺术+普法。结合地方特点民族特色,针对普法盲区和重点,把普法内容同打歌调“阿数瑟”等民间艺术相融合,把普法顺口溜编进了“阿数瑟”打歌调子,组织乡土人才创作“阿数瑟”普法对子3部;将法治融入艺术,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书画展,以摄影、书法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16幅法治摄影作品、8幅不同风格的法治书法作品,让人们在书法艺术中感受法言法语的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品味一撇一捺字里行间蕴含的法治精神,让“法治”以艺术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意识根植群众心中。

责任编辑:姜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