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德宏州委政法委、州法学会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政法机关职能作用,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向全州各级政法机关发出了倡议书,及时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法学会干部为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按职责统筹全州政法机关全面做好防控疫情各项工作。
德宏州委政法委志愿者服务队助力社区
共抗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好”的要求,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州委政法委党支部采取“机关党员+社区党员骨干”的编组方式,每天派出4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助力社区共抗疫情,坚决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防火墙”。
社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东北里社区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城中村,居住有农民、失地农民、居民、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共4249户,54个居民小组,约13700人,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工作任务繁重。志愿者们到岗后,主动承担了喷洒消毒药水,张贴海报,登记外来人员信息,为辖区隔离观察户、出租房租客以及缅籍人员测量体温做好登记,为出门没有佩戴口罩者发放口罩,及时劝阻村寨里聚众聊天人员等工作。同时,还向群众解读政策措施,教育引导群众科学防控,不恐慌、不造谣、不信谣,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周边群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到不聚会、不走亲访友,全力协助东北里社区推动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现在社区的防控工作压力很大,是这次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们也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社区同志们一起并肩作战,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做好联防联控,一定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党员志愿者如是说道。在后续的工作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响应号召,挺身而出,主动投入疫情防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高举党旗,到防疫一线开展相关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助力。
(德宏州政法委供稿、德宏州法学会上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边境治理热点、难点等问题,驻守“贡米之乡”——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的遮放边境派出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斗争精神,将辖区打造成为疫情防控安全区、平安和谐幸福区、便民利企示范区,被驻地群众誉为“贡米之乡”守护神。
党建引领,尽锐出战,构建疫情防控安全区
守好一个卡,护好一座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遮放边境派出所坚持将疫情防控作为检验民警初心使命的战场,围绕“边境防输入输出、辖区防流动扩散”思路,联合党委政府、卫健部门组建2支党员突击队,24小时不间断在龙瑞高速坝托路口、芒瑞大道路口开展监测、筛查和劝返等工作筑 牢疫情防控“防火墙”。
“抬头看天空,四周吹冷风!下午蒸桑拿,凌晨棉袄加!”“日均步数20000+,一直占据‘微信运动’排行榜前列。”对于在防疫卡点坚守的遮放边境派出所名辅警来说,这就是他们坚守月余,每天的真实写照。
“大家从自身做起,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这是遮放边境派出所战“疫”先锋队的民警用纯正的傣族语言,通过巡逻车“小喇叭”向边境村寨和街道群众宣传广播防疫知识。
疫情面前,警察不仅不退,还要冲锋。该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8支战“疫”服务队,制作汉、傣、景颇族“三语”疫情防控音视频资料,深入社区、村寨、街道、企业开展宣传、排查、监测、报告等全覆盖、地毯式的“四进四服务”活动,并充分利用“一条热线、一支奇兵、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工作机制,编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科学防疫网,及时帮助辖区群众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各类诉求、困难和问题,确保防控不漏管、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辖区零感染。
期间,该所先后走访排查群众3.3万余人次,核查车辆2.2万余辆次,监测登记1.8万人次,劝返车辆2200余辆次,救助群众60余人次。
依法防控,重拳出击,构建平安和谐幸福区
“少出门、不聚集、不聚餐……我们坚持守边有责、守边尽责,快查快处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不法行为。”遮放边境派出所所长戈尧介绍,先后破获聚众赌博和通过微信群编造、传播涉疫谣言等各类案件23起,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30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上升。
战疫情以来,遮放边境派出所坚持以推进“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五小工程和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为抓手,严格执行高等级社会面巡防勤务,建立和全面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并充分发挥勤务指挥室和数字边防等科技作用,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和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枪、毒、拐、赌”和“两抢一盗”等治安突出问题,有效维护了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今年1月29日,该所民警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重点人员走访排查中,发现辖区某村有人聚众赌博,迅速行动将参与赌博的4名违法嫌疑人抓获,现场查获赌博工具一套及部分赌资。2月1日,民警在辖区某微信群发现有人编造不实信息,群成员截图后传播扩散,后立即对违法嫌疑人线某进行了查处。
2月19日,该所走访排查中,获悉一名潜逃37年的命案在逃人员返回老家,通过精准布控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局长许甘露批示:锲而不舍、应予表扬!
精准施策,跟进服务,构建便民利企示范区
“在疫情期间,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3月5日,在芒市西南水泥厂走访的民警孟黎明,一边开展安全检查一边耐心地向企业员工介绍如何办理相关证明材料。
边关战“疫”不误春!遮放边境派出所坚持防控疫情和服务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联合党委政府、卫健部门和村委会共同组建外籍务工人员“胞波防疫队”、复工复产“防疫队”“警企村线上服务队”,搭建多职能部门在岗的24小时便民服务平台,及时解答群众疑虑,为辖区企业、行业场所搭建对接桥梁。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该所建立“一企一村一警”分包联系机制,采取“上门办、网上办、简化办、一次办、预约办”等服务举措,及时解答群众和外出务工人员实际困难,并按照“一人一表”建档筛查、动态管理,为企业员工及复工人员、春耕生产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精准服务,助推复工复产“加速度”,奋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贡献公安力量。
“我们严格开展信息摸排,建档筛查,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春耕备耕都不误。”该所政治教导员闻道君介绍,我们对每一名复产企业员工、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体情况和14天内去向进行严格排查、管控,及时开展上门服务、网上服务、主动服务,打通复工复产“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累计走访辖区复工企业57家、外出务工人员760余人次,检查并督促落实防疫措施46条,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被辖区企业和工人称之为“身边的派出所”。
(德宏州芒市边境管理大队肖林、田洪涛供稿,德宏州法学会上报)
德宏州人民检察院畅通案件管理枢纽
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疫情期间,德宏州两级院案管部门全力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实物传递。通过“两微一端”以及在案管大厅张贴告示等方式发布通知,引导律师通过“12309中国检察网”或以电话方式,查询案件程序性信息、开展辩护代理预约,符合异地阅卷条件的,积极做好异地阅卷的申请、转交和电子卷宗反馈,尽可能保证律师在异地即可办理相关事项。律师需要递交相关案件材料的,主动协调律师尽量提交扫描件或者采取邮寄等方式传送相关材料。
1月24日至2月26日,全州两级院制作电子卷宗472卷47348页,案管部门接待律师电话咨询319人次,答复解决率100%,现场接待律师并办理阅卷45人次,办理异地阅卷3人次,严格落实保障律师正当执业权利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并耐心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德宏州人民检察院供稿、德宏州法学会上报)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德宏州坚持“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能松”的工作思路,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同步推进,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疫情防控期间,声势不退、力度不减。
全力履行职责,保障疫情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各级扫黑办和成员单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做好对各自监管服务对象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加强对“问题”和“苗头”的梳理和排查,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疫情期间发生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有效履行工作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建防疫突击队、宣传队深入一线和社区,开展疫情防控知识、扫黑除恶工作宣传,摸排基础数据,配合社区落实好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政法各部门根据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全面部署、全警动员深入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开展重点人员排查监测、重点人员劝返转运、道路交通管控、社会治安稳控等任务,自觉在疫情防控实战中接受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专案攻坚,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案件办理工作
结合全国扫黑办和省扫黑办对重点案件进行督办的部署要求,2月19日,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杨向宏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省扫黑办专题汇报了“8·29”系列涉黑案件办理情况,迅即要求各相关部门倒排“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加快推进该系列涉黑案件审理工作进度。2月25日,杨向宏组织召开了“8·29”系列涉黑案件推进部署会,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办理“8·29”系列涉黑案件作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中之重,纳入全局统筹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执法思想,通力合作,聚智攻坚,形成快侦、快诉、快判格局,有力打击跨境涉黑恶犯罪行为。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科学制定“三同步”和疫情防控方案,严格按法律程序、时间节点,依法、高效、有序推进“8·29”系列涉黑案件进行一审审判。2月29日,吴新明等32名被告人涉黑案件在德宏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系“8·29”系列涉黑案件之一,因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将择期宣判。
强化学习培训,有序推进线索核查工作
州扫黑办召开线索核查工作推进会,组织学习了上级相关线索管理规定和领导要求精神,对线索核查中心运行以来的运行进展情况,以及线索核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了研判。要求切实围绕实现上半年所有举报线索清仓见底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严格落实线索受理、研判、分流、督办、管理等机制,规范核查程序,加大重要线索的督办力度,严把核查质量,及时反馈核查结果,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问题线索清零”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德宏州扫黑办供稿、德宏州法学会上报)
德宏中院“1+1庭审模式”审理32名被告涉黑案
——抗“疫”、扫黑两不误
2月29日,德宏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吴新某等32名被告人涉黑案件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2017年12月15日以来,吴新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勾结境外赌场,纠集被告人刘志某、王乃某等32人,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发布签单赌博、办理贷款、高薪招工等虚假信息,诱骗被害人到云南省瑞丽市,组织被害人偷渡到境外赌场,强迫或诱使被害人签单筹码赌博,故意制造赌债后以偿还赌债或向拒绝签单赌博的被害人索要高额交通费为由,将被害人带至事先准备好的房屋关押。殴打、虐待、侮辱被害人,通过电话、微信、视频通话等方式向被害人亲友勒索赎金。在瑞丽市中缅边境境外一侧形成了以吴新某为组织、领导者,刘志某、盛尤某、王乃某、张永某、杨某为骨干分子,其余为一般成员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该黑社会性质组织依托境外赌场,在境外地方武装势力的庇护下,实施一系列犯罪活动牟取暴利,将非法所得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及维系犯罪集团的生存、发展。严重破坏我国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因此案涉案人员众多,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德宏中院首次采用“1+1庭审模式”(在德宏州中级人民法院设主审法庭,同时在陇川县人民法院设分审法庭),这种新的庭审模式对涉案人数众多,关押地分散的涉黑涉恶案件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运用,对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审判效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庭审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均到庭参加诉讼。法庭主持控辩双方围绕指控事实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作了最后陈述,依法充分保障了各被告人及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因本案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该案将择期宣判。
(德宏州法院供稿,图片:康毅昌、徐媛媛、王杰;文字:徐媛媛,德宏州法学会上报)
瑞丽法院利用“云纠纷”足不出户化解矛盾
2月21日,瑞丽市人民法院运用云南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简称“云解纷”)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均没有到场,而是由法院特邀调解员通过“云解纷”平台视频连线进行了一场隔空“面对面”的沟通。
孙某与吴某均是在瑞丽从事翡翠买卖的生意人,去年10月份,吴某向孙某赊购一批翡翠成品后一直未付清货款,孙某几番催讨无果,情急之下诉至法院。考虑到当前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调解员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双方同意调解后,在调解员的努力下,纠纷顺利化解。
“云解纷”平台是依托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便民理念诞生的网络诉讼平台。当事人只需通过微信搜索“云解纷”小程序,简单注册后即可申请调解。调解员收悉案件后,会主动联系各方当事人并约定调解时间。平台的线上调解功能可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实时自动生成笔录并支持电子签名,足不出户便可参与诉讼,可谓人在家中坐,纠纷“云”化解。
特殊时期,瑞丽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平台,在尽可能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的情况下,方便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保护人民群众和干警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据了解,自1月31日以来,瑞丽市人民法院已在线上成功化解纠纷21起。
(瑞丽市人民法院供稿、德宏州法学会上报)
责任编辑:熊德成